論語SDK

专为学生、教师和论语爱好者打造的学习与笔记平台

📅 每日论语

《论语》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汇编,由孔子门生及再传弟子集录整理(疑为曾参弟子),是儒家重要经典。南宋朱熹将其定为四书之首并做集注,明清科举更不出四书,论语的影响由此深远。论语中的教育、道德、伦理、政治思想和言语已经深深融入华夏文化的血脉和思维。今通行本《论语》共20篇,约1.2万字。

孔子(公元前551—479年),名丘,字仲尼,终年七十二岁。春秋末期鲁国人,伟大的思想家、教育家,儒家思想的奠基人,被誉为"万世师表"。

论语核心解读

孔子对曾参说:"吾道一以贯之。"曾参告诉其它同学说:"夫子之道,忠恕而已矣。"(4.15)"吾道"就是孔子自己的整个思想体系,而贯穿这个思想体系的,必然是它的核心。分别讲是"忠恕",概括讲是"仁"。孔子自己曾给"恕"下了定义:"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"(15.24)这是"仁"的消极面。另一面是积极面:"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。"(6.30)

— 杨伯峻

尽己之心以待人谓之忠,推己之心以及人谓之恕。

— 钱穆

儒教的精神因为孔子的死而寿终正寝了;而颜回的死,则断绝了其后继。理想并不是能传承的东西。留下来的弟子们不过是在那走向法则的社会里枉然地沉浮罢了。《论语》就是把这样的一个儒家模式进行了记录。正因为如此,我们才能够从这里面抽取出孔子的伟大之处。

— 白川静

论语典故

崔杼弑君与史官精神

“崔杼弑其君”不仅是一桩历史事件,更是对史官“秉笔直书”精神的最高检验。面对屠刀,齐国太史一家前仆后继,用生命捍卫了记录历史真相的原则。

查看详情 →

孔门三杰:颜回、子路与子贡

孔子门下弟子三千,贤者七十二,其中颜回、子路、子贡三人性格迥异,却都是孔子最器重的学生。他们分别代表了德行、勇武与才辩的极致。

查看详情 →

庄子:孔颜心学的隐秘传人

苏轼与章太炎等人认为,庄子看似批判儒家,其内核却继承了孔子与颜回所代表的、追求精神自由与道德理想的儒家道统。

查看详情 →

德之贼:孔子为何厌恶“乡愿”

在乡里有口皆碑的“老好人”,为何被孔子称为“德之贼”?了解“乡愿”这一概念,看穿那些没有原则的“伪善”。

查看详情 →

论语著作推荐

书香四溢 · 尽在纸书

论语译注

杨伯峻 著

论语新解

钱穆 著

匏瓜

刘勃 著

樊登漫画《论语》

樊登读书团队 著

孔子传

百川静 著 吴守钢 译

用户操作指南 (Q&A)

Q: 我需要注册或登录才能使用吗?

A: 不需要。您可以直接使用“论语查询”功能对《论语》全文进行关键字检索和高级筛选。每日论语、章节列表等基础功能也无需登录即可使用。

Q: 注册登录后有哪些高级功能?

A: 注册并登录后,您将解锁个性化的“我的笔记”功能,包括:

  • 收藏经典:通过点击 ‘’ 按钮,将您喜欢的论语条目一键收藏到个人笔记本中。
  • 记录笔记:为每一条收藏添加您自己的理解和心得。
  • 分享交流:可以将您的整本笔记分享给指定邮箱的朋友,共同学习。
  • 对照学习:在“我的笔记”页面,可以开启“对照模式”,查看朋友分享给您的、针对同一条论语的笔记,取长补短。

Q: 这个平台适合学生使用吗?

A: 非常适合!无论您是小学生中学生,还是论语自学爱好者,都可以通过本平台轻松进行论语学习。我们的“我的笔记”功能,可以帮助您随时记录论语心得体会,构建属于您自己的知识库。老师们也可以利用这个平台辅助教学,与学生分享和交流笔记。另外网站还提供打印和下载PDF功能,以及不同等级笔记数量勋章显示。

Q: 内容的来源和版本是什么?

A: 本站《论语》的白话翻译和注释主要参考了**杨伯峻先生的《论语译注》**版本,该版本被公认为现代最权威、最严谨的注本之一。我们鼓励深度学习者购买正版纸质书籍进行研读与收藏。人物/论点/谚语部分则属于作者学习归纳总结,如有纰漏或者补充,敬请联系作者处理。

Q: 未来有什么计划吗?比如英文版?

A: 作为一个开源项目,我们欢迎各种形式的贡献。目前站点的数据库和后端设计已支持多语言内容的扩充,但**暂时不提供英文或其他语言版本的《论语》**。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志愿者加入,共同丰富和完善这个平台。

Q: 我的数据安全和隐私如何保障?

A: 我们非常重视您的数据安全和隐私。本站的论语数据库及所有用户数据均托管于业界领先的云服务平台 Supabase,确保了专业级的安全防护。全站采用 HTTPS 加密传输,保障您在浏览和操作过程中的数据安全。我们承诺,绝不会将您的个人数据用于任何商业用途。如果您需要清除个人数据,请发送邮件至 contact@lunyu.xyz,我们将为您处理。

嵌入代码

使用说明: 复制下方代码,粘贴到您网页的 HTML 中即可。

        
代码已复制到剪贴板!